1979年,中越边境的局势愈发紧张。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侵犯中国领土,打伤打死中国边民。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边境安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发起了自卫还击作战。
这场战争,中国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占领了越南北部的多个重要城市,给予了越南侵略者沉重的打击。在达到“惩罚”的目的后,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在国际社会上引起更大的争端,宣布从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然而,撤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越南游击队不断对中国军队进行阻击,试图挽回一些颜面。在撤退经过班绕散镇区时,这里的一个敌人据点——148高地,成为了中国军队必须拔除的“钉子”。
148高地,位于班绕散镇区东侧三公里处,海拔高度1661米,是越军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这里驻守着一个加强营的越军,他们构建了众多的暗堡和地下工事,防御工事十分坚固。
而距离这里不远的莱州省封土县,则是越南王牌316A师的老巢。不过,在之前的战斗中,316A师已经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重创,不得不撤退固守河内。
此时,91团接到了昆明军区的命令,对班绕散进行最后的围剿,以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离。按照原定计划,91团从多个方向对148高地发起进攻,然而,由于1营部分干部的轻敌心理,导致初期进攻并不顺利。
1营1连的部分战士,在没有充分侦查地形和敌情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向148高地主峰发起突袭。结果,他们遭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多次冲锋都未能占领高地。
越军在主阵地前沿设置了三道堑壕,每一道都比前一道更加坚固,火力也更加猛烈。1连战士们虽然英勇无畏,但在越军的猛烈火力下,还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眼见1连久攻不下,师长乔明来十分生气,他勒令1连马上撤出战斗,等师主力抵达后再发起总攻。随后,91团调整了战术,由1营2连担任主攻,3连担任助攻,1连则作为3连的预备队。同时,91团直属的迫击炮连和93团直属的炮连也为1营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然而,越军十分狡猾,他们利用坚固的防炮洞躲避中国军队的炮火攻击。当中国军队集中炮火时,越军就躲在洞内不出;当炮火停止,步兵开始进攻时,越军又跑出来向中国军队开火。这种打法让中国军队疲惫不堪,而越军却并没有过大的伤亡。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91团郑副团长决定采用轻便火炮袭击的方法。他亲自向战士们示范,去掉迫击炮的支架,将炮杆插入土中,一手扶着炮管,一手装弹。
然后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不断调节发射的角度和方向。这种射击方法大大提高了射击方向的调转速度,让中国军队在战斗中赢得了主动权。
在91团掌握主动权后,越军被折腾得够呛。他们多次试图冲出山洞向中国军队反击,但都被中国军队的炮火所压制。此时,班绕散西侧的越军阵地已经全线崩溃,91团1营共歼灭敌人317名。
在148高地的地下工事中,还有200名越军死战不降。他们顽固地坚守在山洞内,拒绝投降。为了结束这场战斗,91团决定采用炸药炸山的方法。
3月7日早上8点,31师工兵在坑道正上方和入口处堆放了大量的TNT炸药。随着一声“点火”的命令,一声巨大的响声在148高地的上空爆炸开来。土黄色的蘑菇云瞬间腾空而起,方圆10公里以内的人员都能够感受到大地的震颤。
封土县的越军被这一幕吓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惊呼:“解放军可能用了原子弹!”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越军上下,让越军第二军区也猜测不已。他们担心中国真的使用了小型核武器,一旦消息确认,那么越军所有的挑衅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来,之前被炸的坑道内储存着大量的炸药,在被引爆后,爆发出来的威力就像小型原子弹爆炸一样。躲藏在坑道内的200多名越军全部毙命,这场战斗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