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公司老板是谁

俄军无人机“诱饵战术”再升级,乌克兰空军压力山大
发布日期:2025-05-22 14:22    点击次数:160

俄军无人机“诱饵战术”再升级,乌克兰空军压力山大

——

4月28日这天,乌克兰中部切尔卡瑟的天空真不太平。

据公开资料显示,大白天俄军直接放飞了25架自杀式无人机,对着城市就是一顿猛轰。网友都说,这场面像极了游戏里的“刷怪”,只不过现实里,每一架都是实打实的钱和命。

防空系统跟不上节奏,乌军只能让苏27战机硬着头皮上阵拦截。结果还真出事了,一架苏27被击落,飞行员跳伞逃生。这事儿在社交平台上一度冲上热搜,不少人感慨:“飞机贵得离谱,无人机倒是批发价。”

——

【无人机成主角】

其实过去很长时间里,俄军用的自杀式无人机数量有限,很少搞这种饱和攻击。一般都是分散点射,让乌克兰各地的防空部队疲于奔命,为后续导弹铺路。但最近风向变了。

有媒体报道,现在俄方手里的天竺葵2型无人机越来越多,还升级换代过一次。于是打法也更激进:几十架一起起飞,就盯着一个城市怼,让局部防空彻底崩溃。有网友调侃,“这哪是打仗,这是拼快递啊!”

今年以来,这种套路已经在基辅、敖德萨、克里沃罗格等地轮番上演。一到夜晚,无人机会成群结队穿越黑夜,但现在连白天都敢来了。这说明啥?技术和信心双提升呗。

——

【苏27难顶压力】

对于乌克兰本来靠导弹拦截就够费钱,现在还得把宝贵的战斗机拉出来对付这些“小目标”。据公开数据分析,用几千万美元的大飞机去追几万块钱一台的小家伙,说真的,有点像拿高压锅抓老鼠,不划算但没办法。

而且,一旦升空,就暴露在敌方雷达下。如果附近正好埋伏着俄罗斯最新锐的苏57,那简直就是送分题。据网友评论:“这波操作叫做‘钓鱼执法’,谁先忍不住谁吃亏。”

有军事圈子的人透露,自从去年下半年起,因为前线压力大,大量移动防空部队都被派去支援主力作战。所以后方很多地方只能靠有限数量的飞机硬撑。“打一天赔一天”,有人这样形容现在的局势。

——

【能源设施遭殃】

本次切尔卡瑟遭袭最惨的是基础设施。据当地媒体消息,中午12点半才算告一段落,好几个天然气站直接瘫痪,两三天内别想恢复正常供应。不少市民吐槽,“晚上洗澡要烧柴火了吗?”

这样的攻击方式其实挺讲究时效性。以前为了避开移动防空,多选深夜行动。但随着无人机构造改进、速度提升,再加上对手兵力紧张,现在连白天也能堂而皇之突袭。而且损失低,只要炸掉几个关键节点,对整个城市影响巨大。有军事博主分析,这种打法性价比爆表,是典型的小投入大回报操作。

——

【陷阱与反制】

俄罗斯国防部29日发布通报称,当天确实击落了一架乌军苏27。从整体看,这波属于诱敌深入+精准猎杀联合技。一边用便宜货吸引火力,一边等高价值目标现身再动手,有点像小时候钓鱼撒面包屑那套思路,只不过这里代价太沉重了些……

面对这种新变化,西方援助虽然不断,但F16、幻影这些先进装备能不能完全扛住,也不好说。有外媒分析,如果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乌克兰可用的大型作战飞机会越来越稀缺,到时候制空气氛围可能就彻底变味儿了。“以后看见喷气声,都得琢磨是不是最后一次听见。”有粉丝留言这么写道,看完让人挺唏嘘。

——

【机场部署与生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23年夏季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配合侦察无人机制裁过七架前沿机场上的战斗机之后,据传闻(仅供参考),绝大多数乌军航空兵已经转移到西部地区,更远离前线,也更安全。但问题随之而来:只要进入东、中区域执行任务,就是活靶子风险飙升。“你可以跑,但你不能一直藏。”一句话总结现在这个死循环状态,非常贴切!

至于未来怎么办?网上各种讨论都有,有建议继续加强地下掩体建设,也有人觉得该考虑采购更多便宜又灵活的小型拦截武器。不过按照目前消耗速度来看,各类资源迟早都会捉襟见肘,到时候就是真刀真枪拼耐力的时候啦!

#小结#

短短一年多时间,无人机制衡战争模式悄然成形。从成本到效率,从心理威慑到实际破坏,都给传统航空力量带来了全新挑战。不管是谁,在这种持续消耗下,都很难独善其身。而背后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如果你家有个资深军事迷,看完今天这场“以小博大”的操作,会不会现场开启吐槽模式?比如看到25台自杀式小车把几千万美金的大鸟撂下来,他会咋评价?留言区整活,说说有没有戳中你的槽点!



友情链接: